注意事项
注意事项
更新日期:2020-06-28
Arch Linux中有许许多多的坑等着我们去踩。在决定使用Arch Linux之前我们应该做好一定的心理准备。
最重要的事情先说三遍:
- 好好阅读Arch WiKi
- 好好阅读Arch WiKi
- 好好阅读Arch WiKi
几乎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在Arch WiKi中找到答案。
1. Arch Linux安装完成后只有命令行界面
Arch Linux虽然支持安装各种各样的桌面,比如KDE、GNOME等。 但是... 要安装这些桌面到能够舒服使用的程度绝非一天两天的事情,要做好经常使用命令行的打算。
2. Arch Linux完全依赖网络,无法离线安装
Arch Linux作为一个滚动更新的操作系统,最好能一直保持联网状态。
并且,安装时必须联网,网速慢的话安装体验也会非常差。
3. 记得为新系统安装wifi连接工具
因为Arch Linux在安装的时候必须联网。所以在Live系统里面自带了网络连接的工具。然而让人震精的是:装好的本机系统却默认没有安装网络连接工具。
当我们把系统安装到本机硬盘,退出Live系统重启后发现...
新的系统无法联网,因为没有工具。wifi-menu、iw、wpa、nmcli等连接网络的命令一概not found。
所以在Live系统中我们切换到本机环境中时,千万记得选择一个网络管理软件安装了。 否则,恐怕你只能再体验一遍在live环境用命令行一步一步连接网络的的快感了。
4. 系统安装完成后无法引导启动或不能联网时不要惊慌
假如我们的系统安装完后无法启动、或者可以启动但不能联网时,我们可以使用Live系统进行修复。
4.1 启用Live修复的大概原理
我们U盘中的Live系统在初期一定要放在旁边备用。在Live系统中部署Arch Linux到机器本体时有一个非常特殊的步骤是:
arch-chroot /mnt
执行完这个操作后,相当于我们从Live系统中切换到了机器本体环境中。此时我们进行的各种配置和安装的软件会如实反映到最后的本机linux系统中去。
在这一步骤前面N步,有这样一个操作:
mount /dev/sdxn /mnt
/dev/sdxn为你用来安装Arch Linux的分区。(根目录/挂载在这里)
把这两步连起来就是:
1 2 | |
※在本机Arch Linux系统中,可以执行exit命令来退回到Live系统中去。
没错,当我们以后重新插入U盘启动Live系统时,仍然可以执行这两个命令来切换到本机Arch Linux环境。 当然,我们也可以拿这个Live系统去修复其他机器上的Arch Linux系统。
4.2 修复启动引导
基本上按照WIKI上记载的安装步骤对一遍就可以解决问题。
4.3 连接网络
由于Live系统可以连接网络,切换到本机Arch Linux系统时也是连着网的。可以趁机往本机系统里面安装一些网络管理软件。这样我们重启后进入本机系统就可以连接网络了。
5. 安装好桌面后并不能马上可用
我们在命令行安装完KDE、GNOME桌面后,我们兴高采烈地重启电脑。
然而,我们发现这个所谓安装完成的桌面看起来像是Ubuntu或者其他发行版的残缺版本。几乎是一个完全无法使用的状态。
我们需要进行大量的配置工作,还要安装一些常用的软件才能让这个系统基本可用。或者可以放弃这种桌面环境,选择使用比较轻量级的窗口管理器,推荐awesomewm。
6. 系统安装完成后默认并不能显示中文或者日文
新装好的Arch Linux系统只能显示英文。当打开自带的FireFox浏览器检索一些教程的时候不要吃惊。 一些中文、日文的教程都会变成满篇方块。
此时从WiKi上找到本地化相关章节,安装中文和日文字体就好了。